酒泉的雨 |
|
|
|
“城下有泉,其水若酒。”說起酒泉,且不說淺斟低唱,單就這名字所傳達的韻律,便早已讓人有了一種微微的醉意。 雨,一滴又一滴輕輕飄落,悠然自得。我還沒來得及欣賞,不知道風已經將它吹向何方。走在酒泉的街上,走在雨中,感受著雨的潤澤與清新,內心充滿“久旱逢甘霖”的歡喜。這是我對酒泉的雨的第一印象。 據說,酒泉的平均年降水量大約只有100毫米,有些地方降水量甚至僅有30毫米。酒泉洪水河水庫距離市區30多公里,我在項目部的這兩年里,難得碰見下雨。 然而,今年的酒泉,天空仿佛打開了記憶的閥門,要將往昔欠的雨水一股腦兒傾倒下來。天空時常是鉛灰色的低垂,籠罩著酒泉洪水河水庫項目的施工現場的上空。空氣里彌漫著潮濕的泥土氣息,久久揮之不去。 “預計上午十一點之后會有中雨,大家加快澆筑進度,趕在下雨之前澆完這一倉。”看著烏黑烏黑的天空,現場質量負責人李工又皺緊了眉頭。這場“慷慨”的雨,對洪水河項目而言,無疑又是一場嚴峻的考驗。 日計劃表上清晰的工期節點,在反復無常的雨水沖刷下,變得模糊而充滿壓力。原本需要靠灑水降塵的道路,成了泥濘的沼澤,罐車一旦陷入其中,將寸步難行。邊坡道路面臨失穩的風險,每一次雨后都要進行緊張的巡查和加固。眼看著雨越下越大,為了保障現場人員的安全,同時減少模板和鋼筋被持續不斷的雨加速侵蝕,項目人員不得不停止現場混凝土澆筑,也為作業面披上了雨衣。 “迎難而上,干出好勢頭,確保按期履約。”面對“天公不作美”的挑戰,項目負責人不斷為大家加油打氣。會議室里燈火通明,技術質量、安全生產,各部門負責人齊聚在一起,動態調整施工方案,精準測算雨停的時間。 雨后,空氣中夾雜著泥土的清香味,太陽像是洗了個澡,也沒有那么曬了,施工現場的工人們甩開膀子,在泥土里爭分奪秒地進行壩前面板滑模施工,立模、鋼筋綁扎、混凝土澆筑、養護。 技術負責人帶頭攻堅,安全員的身影更加忙碌,反復巡查現場用電及道路安全情況,一秒也不敢耽擱。后勤保障人員也開足馬力,溢滿的飯菜,熱騰騰的雞湯,源源不斷地被送往施工現場,溫暖著、守護著每一個風雨中的堅守者。 入秋后,酒泉的雨還是會三三兩兩地下著,但是沒有夏天那么平凡了。汗水混合著雨水清透了衣衫,泥漿濺滿了褲腿。項目負責人的那句“大干100天,勝利終將屬于我們。”仿佛在河谷間回響,縈繞耳畔。 酒泉的雨,不再是潤澤的象征,他成了酒泉洪水河項目全體建設者堅強意志的試金石,成了奮斗征程上最激昂的伴奏。 仰望酒泉的天空,那些曾帶來挑戰的云絮,竟也染上了溫柔的霞光。或許,這便是酒泉的雨最深的隱喻,它以無常考驗筋骨,卻終以豐盈回饋堅韌。 |
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