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優秀共產黨員】文國林:赤子情懷扎根水電事業 |
|
|
|
風不息,戰鼓擂,高峽平湖寫忠誠。二十載春秋,文國林以“勤”為舟、以“心”為橋、以“謀”為舵,在江河奔涌間刻下水電人的赤誠篇章。 以勤為舟 積小流以成江海 “時間如海綿之水,擠之方顯其盈。”這是文國林常掛在嘴邊的話,更是他二十年如一日的行動指南。 晨曦微露時,他的身影已出現在施工現場;夜深人靜時,辦公室的燈光下,總能看到他伏案研讀的身影。技術書籍堆滿案頭,施工圖紙鋪展桌面,這些見證了他從技術員到項目負責人的成長軌跡。 “思路清晰,心里才有底,”他常笑著與同事分享心得,“事情拖著拖著可能就沒了動力,但咬牙堅持下去,希望就會在轉角處出現。”他不斷加強和檢驗自己的專業知識,堅持學以致用,將知識與工作緊密結合,一邊用工作檢驗所學專業知識,一邊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踐工作,讓知識更加牢固。當工作慢慢步入正軌,專業內容逐漸熟悉上手,他再次意識到,只學習本專業相關的知識是不夠用的。因此他選擇不斷“充電”,學習一些項目管理知識、經濟專業知識、公司及分局制度等,讓自己更全面地成長。 積水成淵,終見蛟龍生焉。從專業深耕到跨界“充電”,他主動涉獵項目管理、經濟知識,以黨員標準鞭策自我,用知行合一詮釋“勤”之真諦。 以勇開路 破險阻以啟新程 石以砥焉,化鈍為利;刃以磨焉,聚鋒為銳。文國林的字典里,從來沒有“退縮”二字,越是艱難險阻,越能激發他骨子里的韌勁。 萬事開頭難,項目建設中注定是要經歷諸多“磨難”。開工之初,項目部就面臨征地范圍大、村民配合度不高、缺乏經驗等問題。這些難題猶如一座座大山,壓在文國林的心頭,讓他始終都處于緊繃狀態,一刻也不敢懈怠。 “面對這些問題怎么辦?項目建設不能就此擱置,必須盡快解決。”文國林對自己暗暗說道。 征地工作的順利開展是工程建設的必要條件,為保證工程進度,文國林不等不靠,率先垂范,帶領項目上有征地經驗的職工,組成征地小組,積極與業主、村委和當地區政府加強溝通。 當了解到項目征地對象都為當地村民,對政策、法律法規理解接受較低,且各自有不同的訴求時,文國林通過換位思考,以政策支持為原則,從村民角度出發,耐心地宣講政策,分析利害關系,同時及時收集大家關于工程建設所關注、關心的問題,提前做好答疑解惑工作,以真情換真心,僅用兩個月的時間,便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。 為加快人才培養,文國林組織技術骨干前往易縣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交流學習。那段日子里,他常常感慨:“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。”正是這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,推動著項目不斷向前邁進。 以心為橋 筑根基以聚合力 作為黨支部書記,文國林堅持“支部建在項目上,黨旗飄在工地上”的工作理念。 為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他組織開展“黨員責任區”創建活動,將施工區域劃分為若干責任區,由黨員帶頭負責。他要求黨員時刻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,在施工中帶頭攻克技術難關、帶頭遵守安全規程、主動接受群眾監督。在他的倡議下,還開展了“崗位練兵”“技術比武”等活動,讓同一崗位有對比、黨員之間有榜樣、黨群之間有互動,持續激發一線黨員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。在文國林的帶領下,項目部形成了“比學趕超”的濃厚氛圍。實現了“黨員帶頭干、群眾跟著干”的良性循環。他還以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為主題,定期組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、觀看紅色影片、開展主題黨日活動,時時提醒和激勵黨員牢記使命擔當,形成了“黨員帶頭干、群眾跟著干”的良好氛圍。 對項目部的員工而言,文國林既是引領方向的“領路人”,也是工作生活中溫暖貼心的“大家長”。他深知,工程建設者常年遠離家鄉,扎根深山峽谷,對家的思念和對溫暖的渴望格外強烈。為了讓員工感受到項目部的溫情,定期組織體檢,節假日安排文體活動,對困難職工開展幫扶救助。這些暖心舉措極大地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和幸福感,為項目的順利推進凝聚起無堅不摧的強大合力。 以謀為舵 聚合力而開新篇 從總經濟師到項目掌舵者,文國林以全局視野謀篇布局。 他在摸索中轉變工作思路,堅持“心中有數、統籌規劃”的原則。將周例會升級為“問題解決工作會”。會上不搞形式主義的匯報,而是直奔主題,現場研究解決問題。遇到進度計劃滯后的情況,他會帶領大家深入分析原因:如果是班組作業人員不足,便立即叮囑班組長加派人手,并安排生產部門跟蹤監督到位;如果是工程款結算緩慢,就親自帶隊與業主溝通,全面掌握結算滯后的癥結,督促經營部門建立詳細臺賬,明確結算節點,切實推進工作。有一次,上水庫Y-③道路隧洞開挖進度滯后三天,他在會上當即組織技術、生產、物資部門共同分析,發現是爆破器材供應不及時導致,當即聯系供應商協調發貨,并調整作業班次,最終用兩天時間就趕上了進度。 上下同欲者勝,同舟共濟者贏。他的“謀”還體現在資源整合上,他主張方案優化要集思廣益,不僅技術部門參與,其他部門也要充分發表意見。通過多角度探討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問題,最大限度發揮團隊智慧。 “團結是制勝法寶”,他常以孤燈下的身影詮釋奉獻,更用聚沙成塔的智慧凝聚眾志。謀定后動,終見星火可燎原。 “擇一事終一生,不為繁華易匠心。”他就像歌里的孤勇者,似冬日暖陽,也似暗夜星光,用拼搏詮釋著行則將至的意義,用奉獻標注時間的刻度,從金沙江畔到紫云山巔,他將赤誠化作電站的每一度電光,以“行則將至”的信念,書寫著新時代水電人的壯美答卷。 |
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